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武夷菌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定量分析
Selection of High-yield Wuyiencin Producing Strai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ts Efficacy on Botrytis cinerea

武夷菌素是由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产生的一种农用抗生素.武夷菌素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防治效果显著,目前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武夷菌素产生菌的产量(效价)、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目前武夷菌素发酵生产中高产菌株开展诱变育种、培养基配方优化和新种药效测定,同时应用RTQ-PCR技术对武夷菌素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武夷菌素高产菌株选育及防病效果测定:以武夷菌素产生菌L7为出发菌株(效价4112μg/mL),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和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从3582个突变菌株中选育出1株效价较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菌株C-75(效价5528μg/mL),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4.4%.通过温室试验比较两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药效,结果显示稀释相同倍数的C-75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菌株L7的发酵液且喷施两次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一次.建议应用武夷菌素防治番茄灰霉病时连续喷施两次,两次喷药间隔为7~15天为宜. 2. 武夷菌素培养基配方优化:应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C-75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组合,从9种培养基成分中选出玉米粉和碳酸钙为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Y=5826.99-91.56X2-180.69X8-194.31X22-151.25X2X8-205.31X82,该模型存在最大值, 最大值为5868μg/mL.经摇瓶发酵实验检验,实际效价最大值为5837μg/mL,菌株C-75经优化培养基发酵后的产量提高了5.59%. 3. 应用RTQ-PCR技术定量分析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过程:未喷施武夷菌素的番茄植株在接种B. cinerea后体内的含菌量随着时间的积累明显增多,在第12天达到峰值,随后进入稳定平台期,植株显症明显;经武夷菌素喷施的番茄植株在接种B. cinerea后体内的含菌量显著低于未处理的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番茄植株体内的菌含量呈现递减的趋势,植株显症不明显.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以RTQ-PCR技术为基础的"病原菌DNA含量-武夷菌素药效"的研究模式,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
程艳
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
专业名称:
植物病理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0年
导师姓名:
赵明富
关键词:
武夷菌素;诱变育种;培养基优化;RTQ-PCR;番茄灰霉菌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