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台湾同志电影研究

电影作为生活的艺术化呈现,自然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台湾同志的平权运动已长达30年,与此同时,台湾电影也在不断地展现这一社会现象。1985年,台湾出现第一部涉及同性恋元素的电影。2017年5月24日,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区,台湾同志电影也发展成为一个独具台湾文化色彩的“次类型”电影。此时回眸,台湾同志电影用艺术的表达方式刻画出了同志群体于异性恋父权体制下的压迫与挣扎,展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以及政治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台湾同志的平权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阐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一章结合时代背景和台湾同志电影的线性发展,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3年为同性恋元素的隐秘表达阶段,此时由于受到“新电影运动”的影响,同性恋元素在台湾电影中逐渐出现,但因国民党的“戒严”管控,电影创作环境较为压抑,使其表达较为隐晦;1994—2001年为同志情感徘徊展现阶段,受西方“酷儿理论”影响,台湾同志运动开始兴起,此时同志电影在台湾逐渐成为一种“次类型”,主要展现同志群体情感的徘徊与挣扎;2002年至今,台湾同志电影进入多元发展阶段,其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同志观念亦更为国际化。第二章是对台湾同志电影的发展动因进行深入探讨,分别从台湾爱情类型片的嬗变、“酷儿”文化的影响、台湾文化政策等方面展开。第三章以蔡明亮与周美玲二位导演及其作品为例,对台湾同志电影的视听美学、符号隐喻以及所反映的社会议题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在前面系统梳理和典型研究的基础上,第四章深入探讨文化命题,对其所折射出的台湾殖民记忆下的身份认同、父权体制、“在地”文化等内容进行系统化研究。

作者:
孟亚萍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8年
导师姓名:
宋法刚
中图分类号:
J905
关键词:
台湾同志电影;“酷儿”文化;同性恋平权;身份认同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