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边缘制作的绘画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罗斯科"典型形式"阶段画面中的色块边缘线.首先,笔者从罗斯科绘画风格的转变入手,通过结合他艺术生涯前期给予过他影响的艺术家,来分析他艺术思想的转变,从而来探究他"典型形式"阶段中的用边缘组构画面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该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讲述了初习绘画的罗斯科所受的不同艺术家不同方面的影响,因为对绘画的理解与判断尚未成熟,这些不同的影响在画面上的体现就是其画面的面貌有许多变化;而在第二节中,进入"超现实主义"阶段的罗斯科对绘画已经有了基本的态度与理解,这个时期的罗斯科受原始符号与远古神话影响,开始用个人化的象征手法在画面中表达心中的观念,而在形式与材料上,"复合形式"阶段的作品也透露出后来作品的雏形;最后一节着重分析了马蒂斯对罗斯科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色彩氛围的理解上,使得罗斯科将"复合形式"阶段的"色点"转变为"色块".紧接着的第二章中,笔者把目光集中在"典型形式"阶段画面的边缘线上.第一节描述了此阶段的画面效果以及罗斯科对色块边缘线处理的变化;第二节就材料与技术层面,叙述罗斯科对油画颜料的改造与对展览方式、打光的要求,并且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画面色块边缘线的不同影响;之后的第三节,笔者就"典型形式"阶段画面中色块边缘线的特点展开分析,特点之一是用边缘组构画面,此部分由边缘线定义开始,分析了边缘线、空间纵深感对组构画面的影响,通过老大师与罗斯科的画面对比,发现罗斯科将边缘线从对现实物象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在其画面中边缘线只是纯粹意义上的色块边缘,此时用边缘组构画面就成了其特点;其二是此阶段的边缘线有着古典的气息,把古典老大师们处理边缘线的方法与罗斯科处理边缘线的方法相对比,然后以格林伯格提出的"绘画性东西的对等物"理念为入口,论证了罗斯科在找到"对等物"的同时没有完全放弃绘画性,因此色块边缘才会看起来如此古典.

作者:
黄政
学位授予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专业名称: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9年
导师姓名:
蔡伟国
中图分类号:
J205
关键词:
边缘线;思想的转变;象征手法;组构画面;古典气息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