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安杰依·瓦伊达电影中的民族身份和时代症候
National Identity and Symptoms in Andrzej Wajda's Films

瓦伊达或许是波兰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导演,他长达60载的创作生涯为波兰电影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从最初的"战争三部曲"开始,瓦伊达的电影创作就以"民族性"的议题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其为代表的波兰电影学派亦是波兰民族电影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电影艺术现象.70年代中期,瓦伊达在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创作潮流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理石人》、《铁人》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聚焦波兰社会中敏感的政治议题,揭露了政治谎言对人的欺骗和伤害.波兰社会转型之后,瓦伊达的电影创作依然十分活跃,拍摄了诸如《塔杜施先生》、《卡廷森林》等意义重大的作品.但目前国内有关瓦伊达的研究乃至介绍都相对较少,仅有少量访谈、译文和一些见诸于报端的概述性文章.笔者试图以微薄热情对这位波兰电影大师进行系统梳理,也为认识在国际舞台上日益绽放多姿色彩的波兰电影贡献一份力量.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采用历史梳理和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将瓦伊达的电影放置在20世纪波兰民族电影的脉络下进行考察,探究瓦伊达电影与波兰电影的互动关系.在创作主题上,有关民族身份的话题一直是瓦伊达关注的重点,故本文第二部分主要采用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瓦伊达电影中的民族身份表达,重点关注瓦伊达历史影片中的民族身份建构及其与波兰浪漫主义的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此外,瓦伊达影片中性别和阶层身份的表征及其政治电影所采取的自反性文本策略也有着显在的民族身份书写意图.文章第三部分主要采用症状阅读、意识形态分析、美学分析和对比阅读等方法重点探讨瓦伊达电影的美学表达及其电影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印记,从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两个层面考察瓦伊达电影的不同美学性向.其中,现代主义的维度主要从视觉层面入手,以《灰烬与钻石》为例探究其电影中的视觉符码在表意层面的潜能,并参照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理论对瓦伊达其它独具代表性的影片进行分析,力求深入阐释瓦伊达部分电影的连续性画面与影片内在的意识形态表达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凸显另一重意义文本;古典主义的视角则主要从瓦伊达的创作理念和文本表达入手分析其古典主义电影文本.另外,在诉诸意识形态表达时,瓦伊达电影文本中的"空白"、"沉默"和"缺陷"总是有所暴露.这在以故事为核心的古典主义文本中集中表现为叙事裂隙,而在其具有现代主义美学取向的电影文本中则更多体现在其所采取的激进美学的无意识层面,这些都将是本文所关注的重要层面.

作者:
任华栋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专业名称:
戏剧与影视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9年
导师姓名:
李一鸣
中图分类号:
J905
关键词:
安杰伊·瓦伊达;民族身份;症候阅读;意识形态;文本;波兰电影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