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中国乡村在几十年的改革历程中发生了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而相对于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滞后了-现代化内容和结构速率不一致提出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命题,要求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需要立足中国国情,探讨制度可能性、改进政策实施可行性来促进乡村理性秩序的达成;需要不局限于对自治权力的制度设计和实践,从对公共权力制度安排与交互的视角应对村治问题的挑战;治理模式的转型还要以社会结构与权力关系的变化为依据.从实践上看,制度变迁要适应社会变迁,呼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变革;从理论上看,村治研究要置于中国现代化的具体背景中展开,回到经验、常识与实践中,建立本土化的概念、中国化的理论范式,用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展现中国乡村治理的理论图景;从历史上看,要以社会发展的立场,在现代化转型进程的客观环境中考察农村治乱循环,与特定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相匹配,把握改革的本质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村治环境方面,要以外部制度性因素缩小城乡、产业差距,补足农村发展后劲;村治主体方面,村治结构的理顺、村治机制的畅通,需要基层政府、乡村两委、村庄社会形成治理合力;村治运行方面,乡村阶层分化与利益诉求多元化使得乡村秩序不单需要外部供给更需要内部博弈、对话与协商来达成民主法治结果,实现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治共享.乡村变化的必然性与未来趋势根植于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现实.国家与村庄的发展有赖于对时代机会与现实条件的理解与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要由组织化的农民精英来引领实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乡村本土的基础上构建并嵌入于乡村传统因素之中的,要历史性的看待乡村文化转变,培育公民意识、发挥村庄生态环保功能,建设绿色乡村;国家权力与民主自治权力在维持乡村稳定与深层次改变村治现状上必须形成合力,关键是在法治原则下用制度化的方法自觉重构国家乡村关系、推动乡村面貌改变;一个社会稳定、农业环保的农村必然是高度组织化的,民间合作团体是组织农村建设、满足农民需求的核心,合作才能降低农村风险,只有把农户的范围变成村的范围,农民才能获得与市场谈判的地位,才能提高农民的国民待遇.针对基层政府权力上收导致的政权"悬浮化"、乡村治理的主体性缺失、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低、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较少等问题,要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积极培育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同时将网络等新型技术手段应用于乡村治理创新.

作者:
邹璐
学位授予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专业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7年
导师姓名:
王秋波
中图分类号:
D422.6
关键词:
乡村;乡政村治;乡村治理;治理问题;治理逻辑;治理创新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