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牡蛎疱疹病毒巢式PCR检测法及基因分型系统的建立
The Development of Nested PCR Detection Method and Genotyping System for Ostreid Herpesvirus-1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种养殖双壳贝类在春夏季水温较高时频繁发生大规模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人工感染实验验证,一种疱疹样病毒的感染与这些死亡事件密切相关.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ICTV)2012年发布的分类报告将该病毒命名为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virus 1,Os HV-1),该病毒是疱疹病毒目(Herpesviridae)、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Malacoherpesviridae)、牡蛎病毒属(Ostreavirus)下唯一的病毒种.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最早发现的病毒株相比,该病毒还有其他病毒株的分化,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该病毒还有新的变异株不断产生并被发现,不同变异株间宿主范围、毒力、发病时间、空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也有所不同.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感染双壳贝类的疱疹病毒主要变异株的检测鉴定方法和基因分型系统,掌握其感染情况,探索其主要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做好对该类病害的防控工作.本研究还对引起我国养殖贝类发病的几种寄生虫-派琴虫(Perkinsus spp.)、折光马尔太虫(Marteilia refringens)、包纳米虫(Bonamia spp.)进行了抽样检测,以期掌握我国养殖贝类的寄生虫感染现状,作好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证贝类养殖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研究方法、部分结果及结论如下:第一部分:对Os HV-1、AVNV、Os HV-1 SB三个主要变异株的一段保守序列-DNA聚合酶基因(DNA polymerase gene)进行比对,发现三者该区域的序列完全一致.针对这一段序列(约5600bp)利用primer5.0设计巢式PCR的内外引物,外引物的扩增片段长度为573bp,内引物的扩增片段长度为386bp,优化了PCR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牡蛎疱疹病毒巢式PCR检测法(P-n PCR检测方法).利用该巢式PCR检测法与基于病毒基因组C区序列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法(C-n PCR检测方法)对同一批采集于不同年份和宿主来源的Os HV-1疑似感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n PCR检测方法能稳定地检出100拷贝/μL的病毒DNA,与C-n PCR检测法相比,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更高的检出率.研究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n PCR检测方法适用于Os HV-1不同变异株的检测,可为该病毒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第二部分:利用4对引物C2/C6、Del36-37F2/Del36-37R、IA1/IA2、NC1/NC2对2001年至2014年间采自我国辽宁、山东两省的沿海养殖区的278个贝类病料样本DNA提取物进行PCR扩增,将PCR反应后结果呈Os HV-1阳性的PCR产物送测序公司测序.利用Mega6.0软件分别对每对引物所获得的测序结果,及一些从genebank上下载的Os HV-1主要变异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本实验中样品间及与之前研究中的Os HV-1主要变异株间的序列变化情况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本实验中所选的278个样品中的Os HV-1变异株,在基因组的C2/C6区、NC1/NC2区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其中根据C2/C6区序列的变化118个样本产生了11个变异株,根据NC1/NC2区序列的变化56个样本产生了26个变异株.这些变异株除了在C2/C6区的微卫星区产生较大的变异外,其余变化均为零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综合4个区域的碱基变化情况,最终确定实验中所选的所有Os HV-1变异株与AVNV和Os HV-1 SB关系较近,与Os HV-1和Os HV-1μVar关系较远,与之前研究中的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相符.本实验对全面研究感染我国双壳贝类的Os HV-1的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借鉴.第三部分: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检测派琴虫(Perkinsus spp.)、折光马尔太虫(Marteilia refringens)、包纳米虫(Bonamia spp.)的引物对实验室保存的2007-2013年间采集于我国辽宁、山东、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及韩国沿海地区的牡蛎、贻贝、蛤蜊、扇贝等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派琴虫的感染主要发生在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山东荣成、山东潍坊,其他地区未发现该原虫的感染.从发生感染的时间上看,主要发生在7、8、9月水温相对较高的季节.从宿主的种类上看,受感染的宿主主要为贻贝、菲律宾蛤仔和毛蚶.此次检测中未发现折光马尔太虫和包纳米虫的感染.

作者:
高文辉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
专业名称:
水产养殖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6年
导师姓名:
王崇明;蔡生力
中图分类号:
S944
关键词:
牡蛎疱疹病毒;巢式PCR;基因分型;系统进化;寄生虫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