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西藏乌托邦"建构及其文体寻找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topia of Tibet and the Search of Literary Style for the Example of Ning Ken's Literary Creation

宁肯文学创作中有一个突出的概念-"西藏乌托邦"1,这不是一个作家的问题,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是一群作家的问题,而在宁肯的文学创作中更加突出,更加具有代表性,具有虚拟、狂想性质的意识形态针对性.从先锋作家开始,真正揭开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西藏书写的帷幕,其中有汉族作家如马原、马丽华,也有藏族作家(当然这些藏族作家的创作也不同程度地渗入了汉文化的目光)如扎西达娃、阿来,对于这些冲在前面的作家,"西藏"都是他们想要的东西:有些作家书写历史的或当下的西藏,另一些作家书写神秘的西藏,他们表现西藏的维度是有差异的,细究之下更会发现,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对西藏的表现也存在差异,这尤其体现在对适合表达西藏的文体的探索上.本文拟以宁肯文学创作中"西藏乌托邦"建构所伴随的文体寻找过程及其成果为主要线索展开论述:诗的维度是神秘的,即所谓"西藏乌托邦"具有"诗性"特征,宁肯从诗歌开始进入西藏书写,奠定了他想象西藏的基本维度;但随着写作的深入,诗歌这一文体不足以承载他的表达,而散文的维度,有可能更为日常,或曰"世俗",于是宁肯将创作转向散文,以期表达西藏的"真实",或者说,内心的"真实".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宁肯的文学创作主要转向小说,因为小说的表现空间更大,从《蒙面之城》到《天·藏》纪实与虚构的交互更有张力,更有可能承载"西藏乌托邦"的建构,呈现当代人(他们那一类人、一代人)的精神史诗.因为建构"西藏乌托邦"的现象不是宁肯独有的,作家们文体寻找的过程也与"西藏乌托邦"的自身流变相契合,所以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会适时引入其他作家,把宁肯置于与其他作家的潜在对话中,在一个较丰满立体的文学场域中充分呈现问题.

作者:
吴芸喆
学位授予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3年
导师姓名:
李宪瑜
中图分类号:
I206.7
关键词:
西藏书写;宁肯文学创作;"西藏乌托邦";文体寻找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