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胃痞在新加坡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The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attern Identification of Weipi (Stomach Stuffiness) in Singapore

目的:本研究报告以新加坡潮湿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城市化的生话环境、人们的饮食习惯为背景,对地域性胃痞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从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客观要求中医辨证法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过去10年在新加坡中华医院的约1000个胃痞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胃痞证候及诊断标准,选出符合标淮的400个病例,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中医辨证分型分布,并在理论上加以剖析,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性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也用相同方法,从南京过去五年里的胃痞病例中,选出200个作比较,以找出新加坡胃痞辨证论治的特色.结果:①过去十年里,在新加坡中华医院脾胃组的门诊病人中,胃痞约占五成,女性患者偏高.六成的患者年龄小过50岁,与一般认识的"年老体衰"有落差;②新加坡中医认为胃痞的病因主要是由烦劳紧张、思虑过度、消耗阳气、损伤阴液而引起,也可因长期饮食失调、病后失养所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多为虚损之后继发;③常见的主要证型包括肝胃气滞(42.5%),脾胃气虚(39.5%),湿热中阻(11.5%)和胃阴不足(6.5%),而瘀血阻胃和脾胃阳虚两证则无病例.在遣方用药上,都根据各证型的基础方配合个体的征兆作出适当调整.此外多个证型都常兼夹了不同程度的他型的部份征兆,如痰热中阻或胃阴不足,因此新加坡医师习惯在该证型主方外加上适量的温胆汤或增液汤以提高疗效;④肝胃气滞证及脾胃气虚证共占了新加坡胃痞总病例数的八成以上,这与新加坡的环球化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湿热证中多为痰湿证,热象并不突出,似乎与新加坡湿热偏盛的气候不符,主要是受到新加坡的饮食习惯与空调普及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新加坡的胃痞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证型的分布,有别处于四季分明的南京.在遣方用药上,也因地域的差别和繁忙的城市生活而有其独特之处,可供新加坡和东南亚城市地区中医治疗胃痞作为参考.

作者:
黄纪威
学位授予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业名称:
中医内科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07年
导师姓名:
李春婷
中图分类号:
R256.3
关键词:
新加坡;胃痞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