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媒体叙事的后现代文化表征

作为一种传播途径与表述策略,媒介/媒体叙事的视角、距离,叙述的人称、结构以及叙事运动的线索在后现代语境下有着不同以往的独特表现,这跟它背后的知识论基础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体系是在西方启蒙时代以来所形成的现代性宏大叙事的瓦解,以及现代性合法地位的旁落语境下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拒绝以因果的愿望来规范叙事路径,否认从开头、中间和结尾这样的成规来进行话语叙事;它拆解话语结构,从不向人们提供一个秩序井然的、行为规范的、整一化的世界景观;它让一个动机的运动不是按照传统的线性轨迹运行,以求得完整和谐,而是多线索的非线性运行,从而保持开放的话语模式。
   后现代媒介叙事的实现靠的不是统一性的中心维系,而是语言游戏的差异本质;它不是一,而是多,不是聚中而是分散,不是同一,而是本体论的差异。后现代叙事理论认为,任何文本的叙事结构都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中心。这种中心永远不可能是它本身,它总是在它自身以外的替身中被转化了。“中心从来就没有自然的所在,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所在,而只是一种功能,一种非所在,这里云集了无数的替换符号,在不断进行着相互置换。”(德里达)。换言之,任何叙事结构内部之所以不可能存在一个真正的中心,是因为如果这个中心存在于结构内部,那么它必然会变成结构的一个构成元素,而它与其他元素也必然会构成一个新的中心,依次类推,结构就在一种无穷的置换之中被无限地延宕了。
   叙事的话题古已有之,但把叙事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历史却不长。“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正式诞生于法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凭借自身的理论活力与学科渗透力,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跨学科的重要学术思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叙事学理论开始逐步进入国内,从翻译西方代表性的叙事学理论作品,到以中国特有的文本资源和话语形式展开叙事研究,中国叙事学研究者为叙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叙事学理论的当代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先从基本概念开始,对媒体的定义,突破了传统形态学的表浅层面;关于媒体/媒介的材料性,没有局限于一般传播学意义上的实体工具性范畴,并给出了符合当代性的解释;对叙事理论的缘起和特征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追溯和梳理;着重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叙事的文化表征,论述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文本叙事特点,揭开了后现代方法的背后成因。论文期望通过后现代的理论探入,对叙事问题有一个整全的认识。

作者:
金山
学位授予单位:
大连工业大学
专业名称:
设计艺术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08年
导师姓名:
任戬
中图分类号:
G206
关键词:
媒介;叙事学;话语;后现代主义;叙事表征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