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劳森和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劳森和鲁迅在各自的民族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对其作品的研究历来是批评界的热点。然而,至今仍没有人尝试将二者的小说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作一比较。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劳森和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并揭示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第一章简单介绍劳森和鲁迅各自的生平、创作及其人物形象的一般特点。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笔者的看法和本研究课题的意义。 第二章讨论劳森和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以及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主要目的。劳森的丛林女性是澳大利亚民族形成时期丛林人的化身,是民族英雄的代言人。通过表现她们的悲剧命运,劳森向人们展示了澳大利亚的丛林生活面貌和丛林人的英雄气概,高度赞扬了丛林人的高贵品质。鲁迅成功塑造了旧中国封建社会下的悲剧女性形象,探究了她们悲剧的根源,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这些女性身上也表现出当时国人的特点,鲁迅旨在通过揭示她们的悲剧唤醒民众进行社会革命,推翻旧制度。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不同的背景下,这些女性形象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但又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她们有着相似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地位都很低下,都从属于男性,是男人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然而,她们的地位却又不甚相同。丛林女性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丛林男人既需要又排斥她们;而中国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则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其次,这些女性形象都被社会所异化了。她们是受害者却不知反抗,反而屈从或认同自己的命运和地位,并不自觉地维护旧的社会秩序。但这种异化的方式却又有所不同。恶劣的丛林环境及艰苦的丛林生活异化了丛林女性,使得她们丧失了明显的女性特征,而且丛林的破坏性作用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重大影响,使人与人之间隔绝,最终导致丛林女性的精神崩溃。中国的女性则是为封建社会及封建势力所异化,导致她们妻性的丧失和母性的膨胀。第三,她们都过着非人的艰苦生活,都有着悲剧性的命运,作者对她们都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然而,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却有所不同。丛林女性只是丛林和丛林男人的受害者,并不是整个社会制度绞杀了她们。而中国女性则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是罪恶的封建势力最终导致了她们的悲剧命运。此外,作者塑造她们悲剧命运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劳森是为了表现丛林生活的真实面貌,以此赞扬丛林人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而鲁迅则是为了批判罪恶的封建制度,号召民众进行社会革命推翻不合理的社会秩序。 第四章主要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澳大利亚的丛林传统决定了劳森的丛林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丛林人特征。中国的封建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了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必然带上封建社会的政治色彩。 鉴于国内外对劳森和鲁迅作品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尝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这两类女性形象作一探讨,从中找出她们的相同点和独特之处,并把这些特点与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研究,以期对这些形象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两位作家的作品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
李俊
学位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专业名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07年
导师姓名:
陈正发
中图分类号:
I0-03
关键词:
劳森;鲁迅;女性形象;社会地位;悲剧命运;比较文学;小说创作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