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全部
期刊
学位
会议
成果
专利
标准
法律
机构
全部
中文
外文
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关键词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授予单位
关键词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全部字段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关键词
全部字段
专利名称
发明人
申请人
公告号
全部字段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单位
起草单位
关键词
全部字段
标题
发文文号
颁布部门
全部字段
负责人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检索设置
共找到
70
篇
符合条件
的会议,用时0.527秒 当前为第
1
页 共
4
页
已选条件:
按
时间
相关度
排序
1
2
3
4
>
OA揭示
全选范围:
当前页
前50条
前100条
1.
岩石渗透实验中试件内孔隙压力分布及初次渗水时间的分析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龚钢延;吴景浓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会议时间:
1989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正>岩石渗透实验在许多工程项目和涉及到流体在岩体中的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意义.我们在实验室内采用稳态法测量了新丰江花岗岩的岩石渗透率,实验中采用圆型试件,用两种不同的注水方式使水通过试件渗
2.
地壳变形与构造应力场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田景瑞
作者单位:
山东矿业学院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地壳变形是地应力活动的实际证据,构造应力场是地壳变形的起因.但所有地段变形是多次构造应力活动的综合作用结果,都具有多重性,不是一个单一的构造应力或一次活动而成的.这是正确分析地壳变形与构造应力的重要基
3.
方解石岩石的剪切变形实验:显微构造及组构特征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周翊
作者单位: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在传统的岩石变形实验研究中,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即在实验过程中,应力轴与应变轴保持一致,为共轴变形条件.然而,在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形通常是受到强烈的非共轴(或旋转)变形.因此,为了更合理地解释自然界
4.
微机在高温高压三轴仪中的应用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徐礼国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本文介绍了在研制800T高温高压三轴流变仪的过程中,配套微机系统的应用研制情况.文中给出了系统方框图,主要技术指标,关于测控程序的介绍则是以恒位移速率控制为例给出了其测控过程的流程图.本文的重点是介绍
5.
从中国一些强震区震级频度关系看地震失稳判别问题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马瑾;刘力强;雷兴林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对中国1966年以来的大震区的震级频度关系进行研究后表明大震前单位时间段单位面积中的震级频度关系为线性.大震后则表现为非线性,后又逐渐转为线性.进一步追索临近大震时和大震后的震级频度关系.发现在有一定
6.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万天丰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华南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南邻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自从印支期华南各板块拼合起来之后,它们即处于大陆板块内部,同时又多次受到相邻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使华南地区呈现了较复杂的构造格
7.
岩石的波速比与静水压的关系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耿乃光;郝晋升;李纪汉;刘晓红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在岩石物性研究中波速测量是人们了解岩石动态力学性质的要方法.为了阐明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者在常压下测量了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的比值围压下的波速比的研究,大量的工作是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研
8.
含水红砂岩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曾正文;刘天昌;王爱芳;刘力强;陈灏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利用常规三轴压机和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实验,测定了红砂岩在干燥无孔隙压力(1组)、饱水无孔隙压力(2组)和饱水有孔隙压力(3组)三种试验条件下的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1、三组试样的摩尔破裂线存在
9.
关于震源体物理意义的实验研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张路;王绳祖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有关震源体的概念说法不一,分别以破裂区、剩余形变区、余震区,烈度等震线等来估计震源体,都是从地震的宏观现象和影响以及地震能量角度考虑的.但真正对地震断层错动有能量贡献的区域是上升时间内断层周围岩石发生
10.
构造活动波的进一步研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冯德益;聂永安;郭瑞芝;吴国有
作者单位:
天津市地震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本文对超长周期、长周期和短周期的构造活动波作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波的波源可能有地球自转、地幔对流、区域性构造运动(如活动断裂等)及强烈地震、慢地震等多种.
11.
自流井背斜隐伏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性成因机制的讨论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张伯崇;祁英男;陈睿;李宏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四川自贡市地处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厉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的大地震,因此未被列入我国地震危险重点监测区.但是,自解放以来,自贡市区内自流井背斜的隐伏断裂带上却发生过三次4.6-5.0级的地震,震中烈度
12.
典型岩石的Q值测定及研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许昭永;段永康;包一峰;缪君;韩明
作者单位: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大学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本课题为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课题,包括五篇论文和如下几方面内容: 1、利用波传播和谱振幅比法,分别用人工波源和天然波源(微破裂)测定了真三轴压缩时大理岩、花岗岩、含水和不含水砂岩等破裂孕育过程中P波Q值的
13.
探讨南阳凹陷断裂发育物理规律与模拟实验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卢顺容;许顺山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力学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鉴于近几年来南阳凹陷东部已开展了大量二维和三维的数字地震剖面工作,使我们能系统地取得断裂参数的数据,为了使本区断裂构造研究趋于定量或半定量化,本文对凹陷内几条主要断裂的各要素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同时作
14.
岩石超声实验数据处理应用软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雷兴林;马瑾;刘力强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岩石,作为固体地球的最外圈的主要成份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发生在地球岩石圈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如地震、煤矿岩爆、矿井塌陷等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无穷,但另一方面,岩石圈又与许多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有关而
15.
华北盆地的隐伏地震断层及其力学模型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高祥林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会议时间:
1989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正>华北盆地的上地壳具有破碎的断块结构特征,沉积盖层内存在很多铲式正断层,这些正断层是早第三纪地壳拉伸变形时脆性破裂的结果,现在仍处于残留的拉张应力状态.由人工地震测深资料推测的深断裂代表中上地壳块
16.
地震地表破裂与发震断层的性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吴章明;袁岩光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中强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大规模的地面破坏.按这些破坏的性质及分布规律,这些破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次生灾害及原生构造破坏(即地震地表破裂)两类.本文在总结地震地面破坏实地考察和统计的基础上,发现地震地面破
17.
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的进展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耿乃光;许东俊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当八十年代开始的时候,国际岩石力学界出现了呼吁开展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的高潮.在八十年代即将结束的今天,回顾一下十年来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的进展对于本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岩石力
18.
模拟断层活动性质的两个数值模型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宋惠珍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地壳深部断层厚度与长度尺度之比可以忽略不计时,断层面的静力学与运动学性质可以处理为两盘接触界面的力学问题.在地震学中,把地震表示为在断层面上产生一个位移滑动并迅速扩张,位移滑动切于断层表面,这种位移的
19.
岩石超高压状态参数的实验研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刘长泰;耿乃光
作者单位: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为了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研究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测定岩石在高压下的状态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测量高压下岩石的密度-压力关系.这些实验的压力范围一般为1-2Gpa
20.
含裂面岩石渗透率的实验研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
龚钢延;吴景浓;颜玉定
作者单位:
兰州地震研究所;广东省地震局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
本文在实验室中采用定常压力差法在围压10-20Mpa、注水压力为2.5-12.5Mpa条件下对新丰江水库区花岗岩及刘家缺水库区变质岩进行了渗透实验,观测到了岩石渗透率随围压、注水压力及时间变化的结果,
相关搜索:
1
2
3
4
>
文献类型
展开
时间
展开
语种
展开
来源
展开
学位级别
展开
核心期刊
展开
作者
展开
机构
展开
基金
展开
刊名
展开
效力级别
展开
学科
展开
中图分类
展开
出版时间
展开
出版社
展开
国家标准分类
展开
国际标准分类
展开
IPC
展开
专利类型
展开
颁布时间
展开
实施时间
展开
省份
展开
行业
展开
成果类别
展开
成果水平
展开
栏目
展开
来源
展开
资讯语种
展开
资讯分类
展开
地区
展开
职称
展开
专业领域
展开
荣誉
展开
地区分类
展开
机构类别
展开
其他相关搜索结果
请选择要加入收藏分类(
查看已收藏的文献
)
分类:
添加分类
分类名称:
网页结果
抱歉,找不到和您检索的
“
”
相符的内容或信息
建议:
*请检查输入字词有无错误
*请换用另外的检索字词
*请改用较常见的字词
*请减少查询字词的数量
网页结果
对不起,搜索引擎正在调整中,暂时无法检索,正在积极恢复中,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否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否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否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否
是否自动翻译
是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