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检索设置
共找到 28 篇符合条件的会议,用时0.047秒 当前为第1页 共2
已选条件:
排序
  全选范围:
1. 仰韶、龙山时期灾害环境与灾害链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徐海亮   作者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区在河南,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区又在黄帝文化的豫中.在仰韶文化中期,河南周边一些典型古文化与中原地区似乎已跨入国家的门槛,为何推迟到龙山文化晚期的夏禹时期才建立了第一个王权国家?其间
2. "天灾乎,人祸乎":《申报》和《大公报》所见的1928年至1930年西北大饥荒(英文)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燕安黛   作者单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多难兴邦Much distress strengthens the nation.1.The problemThere is ampl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in
3. 江南"义赈"在山西-以"丁戊奇荒"为中心的考察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郝平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发生于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灾,又称"丁戊奇荒",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就山西而言尤为酷烈,被时人惊呼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未见之凄惨,未闻之悲痛".面对灾情,以巡抚曾国荃为首的山
4. 民国以前湖南疫灾研究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杨鹏程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湖南是一个灾害频发的省份,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除水旱灾害之外,当数传染病流行造成的疫灾,这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灾害.古代文献中笼统称之为"瘟"、
5. 1303年洪洞大地震与地域分水制度-以广胜寺泉域为中心的考察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张俊峰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元大德七年(1303年)的洪洞8级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能够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关于这次地震的情况,地震史研究者已做过相当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这次大地震破坏范围极广,不仅使山西省中南部地区遭
6. 略论1942年河南大旱灾对地权异动的影响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苏新留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近代以来,尤为严重.灾荒所造成的损失绝大多数是由灾区农民来承担的.一旦农业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灾荒与乡村的经济链条往往存
7. 古代中国如何面对灾害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陈兴武   作者单位:北京扫叶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前言与经过《进化论》洗礼的多数现代人一方面宣称人定胜天,一方面又把灾害说成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一直认为天灾与人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人类文明史上最具民本思想的典籍-《尚书》里,
8. 冲突与调适:明代宣德至正统年间的灾民外迁与户籍制度变革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安介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明代灾荒性移民问题的研究很早便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极其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界对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的认知.灾荒性移民(即文献所称"流民")涉及面
9. From Natural to National Disaster: Representations of Hunger and War in the Chinese Press (1928-1930)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燕安黛   作者单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10. 灾害史料的现代利用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高建国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灾害史涉及社会科学内容,其应用之一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根据应用方法、技术研究和科学价值,将这一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灾害史料的数量化研究(简称"数量灾害史");第二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灾害史料
11. 前言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郝平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2009年7月11日至13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本次会
12. 天人感应灾异观与近代灾荒救治-以"丁戊奇荒"为中心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袁滢滢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天人感应灾异观是中国传统灾荒观的一种,在中国古代灾荒救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以降,中国灾荒观发生转变.一方面,基督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灾荒观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灾荒观仍然存在
13. 嘉靖时期边境地区的灾害奏报-以大同为中心的考察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曹雪峰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一、问题的提出综观整个明代,边境地区与中央交流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军事,另一个是农事.按照《明实录》的记载,在洪武元年至正德十六年长达153年的时间里,大同地区共奏报自然灾害30次,平均5年不
14. 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粮食短缺状况及教训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谢永刚;李岳芹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生产力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一、灾荒前期粮食供应状况分析(一)全国的水旱灾状况1959-1961年,连续发生全国性的重大旱灾,同时,东北及东南沿海地区水灾也较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德二等人根据全国受旱(涝)轻重情况划分为
15. 政区调整与灾害应对:历史灾害地理的初步尝试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卜风贤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政区,又称行政区,或行政区划,为人文地理学科一基本概念,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多有使用.秦置郡县以后,奠立了地方行政区划基础,自汉以降虽有郡县名目和数量的变动,但此种类型的地方政区架构基本得以长期维系
16. 雍正朝官员疾病量化分析-以吏科题本为中心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佳宏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随着历史思维和治史方式的转变,之前鲜有人涉及的研究领域日渐受到学术界重视,疾病医疗史研究即是这一趋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正如学者所言,目前学术界对疾病医疗史的探讨"有待深入和发掘的论题多多,资
17. 清代山东仓储的兴建、管理及存废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王林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积谷备荒是中国传统的救灾措施,在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清代集中国历代荒政之大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救灾制度,其中就包括在全国各地普建各类仓储以备赈灾.山东是清代仓储建设比较完备的省份之一,通过
18. 晚清六十年间(1851年-1911年)华北地区自然灾害述论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周秋光;屈小伟;程扬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古代以来,水、旱、虫、震等各种灾害不断发生,进入近代更是有增无减.在中国广袤的疆域内,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历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本文拟对华
19. 清代华北储粮备荒探析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李三谋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清朝和以前历代封建王朝一样,防灾和救灾问题一直是国家政府和民间社会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我们知道,灾害或称灾荒是一种残酷、可怕的现象,它往往对人类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以至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常见
20. 清浊之间:历史时期吕梁山区东南麓的水利与水患-以晋南龙子祠泉域为中心 原文获取 
[中文会议论文]   作者:周亚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会议时间:2009   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山西高原,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发生的燕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貌继续发生变化,出现了以断层陷落为主,北
文献类型展开
时间展开
语种展开
来源展开
学位级别展开
核心期刊展开
作者展开
机构展开
基金展开
刊名展开
效力级别展开
学科展开
中图分类展开
出版时间展开
出版社展开
国家标准分类展开
国际标准分类展开
IPC展开
专利类型展开
颁布时间展开
实施时间展开
省份展开
行业展开
成果类别展开
成果水平展开
栏目展开
来源展开
资讯语种展开
资讯分类展开
地区展开
职称展开
专业领域展开
荣誉展开
地区分类展开
机构类别展开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